您好,欢迎访问梦仙庵
当前位置: 梦仙庵首页 > 宗教信仰 > 佛教 >

带你领略佛教文化 中国10大佛门圣地

时间:2016-08-10 16:48来源:未知 作者:宗教信仰 点击:
法门寺
 
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。始建于东汉末年,发迹于北魏,起兴于隋,鼎盛于唐,被誉为“皇家寺庙”,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。
 
法门寺,因舍利而置塔,因塔而建寺。原名阿育王寺,隋改称“成实道场”,唐初改名法门寺。元魏和唐初都曾拓展寺院,唐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,建筑极为壮观。原塔俗名“圣冢”。唐贞观年间改建成四级木塔,明隆庆三年(1569)木塔崩塌,万厉七年至三十七年建起十三级八面砖塔,高四十七米,清顺治十一年(1654)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,民国二十八年底(1939 )朱子桥将军捐资补修宝塔,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因阴雨连绵宝塔崩塌。



大昭寺
 
大昭寺坐落在拉萨市旧城中心八角街,始建于公元647年。传说,在建寺之前,文成公主运用阴阳、五行,推测出西藏的地形似一仰卧的魔女,拉萨卧塘湖恰为魔女的心脏,在此填湖建寺才能驱魔。于是,松赞干布按文成公主的心愿,为公主入藏而修建了这座大昭寺。
 
大昭寺,藏语称“觉康”,意即释迎牟尼佛寺。后经历代修七葺扩建,才形成今日庞大建筑群。大昭寺占地2万平方米,有20多个殿堂。主殿居中,高四层,上覆金顶。经堂、佛殿、传召机构绕殿而筑,大昭寺内珍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,最著名的是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迎牟尼金佛。



大昭寺
 
1409年,黄教祖师宗喀巴,始创拉萨大法会,后经五世达赖扩其规模,规定每年藏历正月初三至廿五日为大法会时期,大昭寺成为黄教的“根本道场”。殿内可容纳数万僧人进行法事活动。 大昭寺门中国一般寺庙大门均向南开,但大昭寺门却向西开。这是因为文成公主笃信佛教,唐朝是往西取经,所以她设计的这座寺门面向西方佛教圣地。
 
大昭寺门前,常有很多信徒面向主殿跪拜。他们来自西藏、青海、四川等地。不论男女老弱,只要殿门前稍有空地,信徒们便旁若无人地双手合十高举过头,再移至面部、胸前,然后全身俯地,两手前伸,额头轻叩地面,口中不断念诵六字真言。这也许是世界上最为虔诚的祈祷和修行方式。
 
大昭寺主殿中央供奉着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,两旁屹立着四尊力士塑像,姿态各异,其装束打扮与唐代汉人完全一样。据藏文记载,他们是为文成公主运送佛像的力士,所以西藏人民也为之塑像纪念。西侧配殿内陈列有13世纪创作的松赞干布、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等人的群像。松赞干布塑像的左食指上戴有一颗聪玉戒指,相传这就是当年与文成公主结婚时的纪念品,也是藏汉人民友好的象征。每天都有众多的信徒来这里磕头、念经,还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酥油供奉到佛像前,点燃着千百盏日夜不息的酥油灯。
 
北魏太和十九年(公元495年)少林寺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。隋唐时期,已具盛名;宋代,少林武术已自成体系,风格独绝,成为中国武术派别中的佼佼者。元明时期,少林寺已拥有憎众二千余人,成为弛名中外的大佛寺;清代中期以后,少林寺逐渐衰落。
 
塔尔寺
 
位于湟中县鲁沙尔镇,距西宁40公里。始建于明嘉庆三十九年,占地600多亩,由山门、花寺、小金瓦殿、大金瓦殿、大经堂、九间殿、班禅行宫,僧舍等汉藏建筑风格相结合佛教格鲁派(黄教)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,几百年的历史积累,塔尔寺文物极为丰富。
 
寺院的堆绣、壁画、酥油花被誉为塔尔寺的“艺术三绝”。每年农历正月十四至十五、四月十四至十五、六月初七只初八、九月二十二至二十三举行四次全寺性的祈愿大法会活动,人称“四大观经”。 塔尔寺古称佛山,藏语称为拱本,即十万个佛像的意思



  (责任编辑:宗教信仰)